本报讯 5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基金重点项目“水质安全与净化新理论新技术”的结题验收会。项目验收和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清华大学课题组对典型污染物的水质安全、污染物在水处理中的变化规律和控制技术、新型消毒技术、管网水质稳定性,以及给水系统水质风险评价和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圆满完成了研究计划;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合藻类的三维荧光分析方法、核磁共振和拉曼光谱表征水分子缔合结构的方法、短时游离氯与氯胺结合的安全氯化消毒技术以及给水系统单元集成模型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质安全与净化新理论新技术”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近年来承担的重要基础研究项目之一,于2002年10月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2003年正式启动,历时4年完成,共有5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迄今为止,该项目已培养博士生16名、硕士生20名;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37篇;已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课题组开发的部分技术和方法已在天津、深圳等地的水厂得到应用。